您的位置:创新中国网 > 产品

深度:当iPhoneX遇到三星Note8,谁才是真正的机皇?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13日 23:03 来源:geceo.com 编辑:创新中国   阅读量:7353   
导读:这一周,连续三天的手机发布会。9月11日,小米MIX2发布;9月13日凌晨,苹果新iPhoneX发布;9月13日,三星Note8发布。熬夜看了苹果的发布会,苹果一口气发布了iPhone8、iPhone8Plus和iPhoneX。iPhone...

这一周,连续三天的手机发布会。

9月11日,小米MIX2发布;9月13日凌晨,苹果新iPhoneX发布;9月13日,三星Note8发布。

熬夜看了苹果的发布会,苹果一口气发布了iPhone8、iPhone8 Plus和iPhoneX。iPhone8相当于是iPhone7S,只有一些性能上的升级,几乎可以忽略不讲。真正的主角是十周年纪念版iPhoneX。距离苹果的第一台iPhone发布,已经有十年之久。这十年,苹果逐渐变为一个平常的公司,iPhoneX承载着苹果复兴iPhone的重任,但也遭受到了竞争对手强力的狙击。

客观来说,MIX2的主要使命并不是对抗iPhone8,而是让小米从2000元档位向3000元档位升级。高端手机的真正对抗在iPhoneX和三星Note8之间展开,那么,他们两个到底谁是真正的机皇呢?

全面屏大战:要更大屏占比还是更好体验?

全面屏无疑是今年手机行业的最热关键词。三星Note8和iPhoneX都采用了全面屏,我们不妨对比一下,看看谁是全面屏之王。

iPhoneX搭载异形全面OLED屏幕,尺寸为5.8英寸,屏占比极高,分辨率为2436X1125,这个是它的亮点。但是,大家普遍吐槽的是屏幕上方的“齐刘海”,为了在顶部给听筒、摄像头、各种传感器留出空间,苹果牺牲了屏幕的观感,实在是一款为了全面屏而全面屏的手机!全面屏绝对不是屏占比越大越好,而是需要综合考虑观感、单手握持的舒适度等多方面,也就是要看用户的综合体验!

从用户实际体验角度,三星Note8更胜一筹,其采用的屏幕不是简单的全面屏,而是将Super AMOLED、双曲面屏与极窄边框设计相结合的“全视曲面屏”。这种设计带来了极窄的左右两侧边框,也使得可以在83%屏占比的情况下,能够控制机身宽度,达到18.5:9的屏幕纵横比,带来更好的单手握持度。

深度:当iPhoneX遇到三星Note8,谁才是真正的机皇?

说到全面屏,最近魅族科技高级副总裁李楠对全面屏的本质有过一个深入分析。他指出,目前大多的手机屏幕采用COG封装,显示区域下面还要伸出来一部分放IC等器件,因此手机的上面,或者下面,在屏幕之外,才需要额外的空间。出于美学考虑,往往手机厂商会选择额头+下巴的对称设计。夏普Crystal、小米MIX的思路都是类似,称之为“前·全面屏”。

李楠认为,相比起来,三星S8 是“真·全面屏”。依靠下一代封装方式—— COF ,三星把以往屏幕下面的 IC 等部分改动了位置,并且做到了柔性,可以弯着到屏幕后面。于是,三星就可以在“根本的技术层面”改进边框宽度,打造出真正的全面屏手机。显然,三星Note8也是类似的“真·全面屏”。

双摄PK:继续凸起与实时对焦的较量

手机拍照效果也是用户关注的焦点,现在双摄是热点。iPhoneX继续使用了双摄,不过是将两个摄像头从原来的横向排列变成了竖行,说实话,在颜值上实在不敢恭维。

不过,作为iPhone7 Plus的用户,我最受不了的就是iPhone的双摄凸出来!实在是太难看了。本来以为iPhoneX这样十年磨一剑之作能够改变这一点,没想到,还是继续凸凸凸……

深度:当iPhoneX遇到三星Note8,谁才是真正的机皇?

对比起来,三星Note8虽然是三星第一款搭载后置双摄的手机,但一开始就是平的!两颗摄像头分别为广角摄像头与长焦摄像头,均为1200万像素。其中广角摄像头采用1.4μm大像素,f/1.7大光圈设计,辅以全像素双核对焦并搭载OIS防抖功能。长焦摄像头采用1.0μm的像素,光圈f/2.4,同样搭载OIS光学防抖。

让人惊喜的是人像拍摄中的实时对焦功能。在拍摄之前,用户可以选择0-10级的背景虚化程度。背景虚化效果由两颗摄像头拍摄不同的照片合成,一张照片产生背景虚化效果,另一张照片把焦点聚集在主体身上。Note8可以分别保存这两张照片,这让用户可以在拍摄后在相册中删除或者修改模糊的效果。

生物识别的革命:没有指纹识别的尴尬

新一代iPhone发布前,业界爆出的一个猛料是,苹果会去掉Touch ID的指纹识别……这实在是一个大胆的举动!因为,指纹识别实在是太方便了,用户好不容易接受了这种生物识别方式,苹果就又变了。

果然,iPhoneX取消了指纹识别,生物识别方式只有一种:Face ID的3D面部识别。虽然iPhoneX宣称在面部识别上更安全,但实际上,iPhoneX的Face ID也是全面屏的牺牲品。因为要实现全面屏,而屏下指纹技术又不成熟,苹果只能将指纹识别取消。这种不考虑用户体验和感受的所谓技术革命令人叹息。

反观三星Note8,在生物识别上,有虹膜识别、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三重生物识别。对于用户来说,可以三选一,也可以根据心情自由选择,态度上开放许多。尤其要说说虹膜识别,这个在Note7上一战成名,事实表明,虹膜解锁的方式很方便,安全系数也很高,在现在这样一个大家越来越注重隐私安全的时代,多重验证方式也意味着多重安全保障。

iPhoneX与三星Note8的较量,实际上是两个公司的整体较量

除了上面说的全面屏、双摄、生物识别这些热点功能,iPhoneX和三星Note8的各方面的对比都很有意思,详细情况等我拿到真机可以再详细讲述。当然还有价格,iPhoneX是史上最贵的iPhone,国行标配版售价高达8388元!很多人看到价格就直接放弃了,而三星Note8的价格呢?是6988元,对比起来良心多了!

说白了,iPhoneX和三星Note8分别是苹果公司和三星公司最重磅的年度旗舰产品,两个公司仿佛将自己全部的能力聚焦在这个产品上。因此,iPhoneX和三星Note8的较量,本质上是两个公司在技术创新、生产工艺、产业链等各方面整体实力的较量。

令人遗憾的是,苹果这个十年前给智能手机带来重大创新的公司,在乔布斯去世后,正在沦为一家普通公司。在技术的引领上,在产业链的综合实力上,带给我们的惊喜越来越少。

比如在全面屏上,三星之所以能够不断在屏幕上实现突破,就是因为自己是屏幕核心技术的拥有者,而苹果的全面屏还需要从三星订购,这不仅是一种尴尬,还影响着其在屏幕核心层面的创新速度。

比如在产业链上,三星在摄像头、内存、闪存、屏幕、电池等核心元器件上都实现了自产自销。而苹果的iPhoneX呢?据说其NAND闪存有相当部分是由三星提供,柔性OLED面板和OLED触控面板是由三星提供,PCB印制电路板是由三星提供,双摄像头组件由LG旗下的LG Innotek提供……韩国网友甚至调侃说,“iPhoneX是韩国制造。”

拥有全产业链的优势,不仅可以保障产能,更能在核心技术创新上实现突破。苹果当年在智能手机上的崛起,更多地是靠供应链的强力整合,然后借助自己规模的优势反过来强化供应链上的主导权。但是,伴随iPhone出货量增长遇到瓶颈,这种模式也碰到了天花板。

据了解,iPhoneX要到11月3日才会正式发货,而媒体报道,iPhoneX的全球首期备货量只有500万台,可以说是严重不足。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苹果在屏幕这样的核心部件的供应链上遇到了问题,也再次暴露出苹果的短板。

本地化的结:苹果最大的敌人是谁?

回到中国市场,再来对比一下苹果和三星,更加能看到强烈的不同。

苹果在中国市场一直给人以傲慢的形象,在本土化上乏善可陈。今年3月,苹果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了红色iPhone手机,被认为是在本土化上迈出一步。但是,相比其他手机厂商在春节期间推出的特定颜色手机的价格不变,苹果的红色iPhone手机还进行了加价,仅仅换了个颜色就加800元!最终销量的不温不火证明了这种本土化没有取得好的效果。

数据显示,iPhone手机在中国区的销量已经连续6个季度下滑,这背后既有产品归于平常的原因,更有在中国本土化不力的问题。

深度:当iPhoneX遇到三星Note8,谁才是真正的机皇?

再来看看三星,则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结合中国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因地制宜地推广和发展。例如,贵州经常下雨,且雨量很大,三星的渠道合作伙伴和消费者沟通时,会突出Galaxy S8的IP68级防水功能。甚至在门店里放一个很大的鱼缸,将S8真机放在里面,以展示S8的防水功能。

三星中国目前在华拥有9家生产基地、7家研发基地及3000多家服务网点在内的完善体系,拥有员工近10万人。在三星Note8上,也有着深深的本土化烙印。比如,三星为中国消费者推出了专属管家服务,强化售后服务升级,以解除中国消费者的后顾之忧;Note8为中国消费者提供的专属产品服务还包括优惠换屏、电池性能检测及优化、电池更换服务、VIP专属热线、绿色通道等等。

最后总结一下。iPhoneX十年磨一剑,承载着苹果在智能手机上打一场翻身仗的希望,但是从实际的产品来看,苹果已经不是当年的苹果,iPhone也不是当年的iPhone。三星Note8借助三星在技术创新、产业链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已经成为iPhoneX最强有力的对手。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苹果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苹果自己。如果苹果依然维持高高在上的态度,不在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拓展上革新,不在本土化上突破,iPhone从平常到平庸就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