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创新中国网 > 创业

医医-院后管理平台CEO杨金钰:欲抢占“互联网+院后管理”市场先机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9日 17:37 来源:geceo.com 编辑:创新中国   阅读量:8914   
导读: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就医疗健康领域而言,这种矛盾尤其突出。院前、院中、院后是患者看病就医要经历的三个阶段,以院后管理为例,目前我国院后医疗资源供给仍无法满足患者院后对医疗资...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就医疗健康领域而言,这种矛盾尤其突出。院前、院中、院后是患者看病就医要经历的三个阶段,以院后管理为例,目前我国院后医疗资源供给仍无法满足患者院后对医疗资源的进一步需求。一方面,患者在离院后仍有很强烈的意愿希望进一步接受医生的康复指导,尽量降低复发率。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医疗资源紧张,医生临床就诊压力很大,很多医生无法做到院后保质保量地进行随访和进一步跟进指导,于是院后管理成为供需矛盾突出的一个环节,也成为医疗健康领域亟待突破的环节。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会吸引企业投身其中。“我们看到了目前国内院后管理存在的供需矛盾,凭借过去做老人手机和软件服务的多年经验以及互联网公司独有的思维,我们毅然决定投身在院后管理平台的搭建与优化上,通过我们的努力解决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院后管理的供需矛盾。”医医创始人兼CEO杨金钰向记者表示。

目前,医医已经成功研发出针对心血管患者的院后管理平台,即“医医院后管理”,该平台由智能硬件、软件和服务构成,通过搭建一个心脏康复的院后管理平台,帮助心血管的术后患者在离开医院后,仍能得到医生的专业康复指导,并能通过这种远程指导,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复发率。“院内用HIS,院后用医医,这是我们的口号,我们希望医医在未来能够造福更多的心血管医生和患者,解决院后管理医疗资源供需矛盾。” 杨金钰对未来充满信心。

“软件+硬件+服务”三位一体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7)》统计,我国大约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相对这个庞大的数字而言,我国的心脏康复管理却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需求十分巨大。目前全国有1100万例冠心病患者,250万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每年行60万例PCI手术。PCI术后患者院后管理任务繁重,再住院率高,需要大量的物力财力,对医生也是很大的挑战。“互联网+院后管理”已大势所趋,通过以互联网为平台的PCI术后患者院后综合管理模式,可以改变过去只是通过短信或者电话对患者进行随访的方式。医医院后管理平台的目标则是成为中国最好用的心脏康复院后管理平台。

目前,医医研发的院后管理平台可谓“软件+硬件+服务”三位一体。软件是指医生APP端、患者微信端,实现医患便捷交互;硬件是指智能腕表、智能血糖仪血压计等智能硬件,通过GPRS实时传输数据;服务是指高品质的售后服务、技术支持和培训。使用流程可以简单地归为四步:第一,出院前,医生对于患者的院后康复评估,在医医APP中开出管理处方。第二,患者关注了“医医健康”微信公众号,并领取智能手表。第三,患者回到家中,通过微信公共账号每天收取康复指导,并通过智能手表每天收到语音提醒,检测运动和心率等体征数据。第四,患者收到复诊提醒,他在医医健康微信公共账号预约绿色通道。

对于盈利模式,杨金钰表示:“越是核心的越应该免费,这是互联网思维,因此,我们的软件是免费的,盈利只通过硬件。

绝不给医生“添堵”

对于移动医疗而言,中国有多家企业涉足,医医作为一名“新兵”如何突出重围是投资人、开发者首要考虑的问题。这一点,杨金钰看得很透彻。

“我们聚焦很明确,就是心血管病人的院后管理。的确,一款新的系统出来需要医生去认可,至少需要医生下载软件并使用,从0到1很困难,但我们准确找到了医生的痛点,推广起来很顺利。” 杨金钰表示。他所说的医生的痛点就是让医生提高效率,绝不添堵,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不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否则医生会反感、弃用。

记者了解到,医医从设计之初,团队就想把它打造成一个医生的“管理工具”,从医生端而非患者端切入整个市场,给医院科室提供“随访工具”和“科研工具”。

以往的院后管理,医生一般采取的随访方式是每月一次电话沟通,询问服药与康复情况,并对其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指导。这样的方式不及时,也不能实时了解到患者情况,而医医院后管理的系统性正好弥补了以往随访方式的这一痛点。所以,在医医正式上线后,便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正式合作,从冠心病患者切入试运行,选择适合的患者,用医医代替以往的“随访”。目前,收录患者的工作已经开始,医生也在使用中不断帮助平台更加完善。

医生在使用医医管理患者的同时,在平台上会沉淀大量的患者数据,对于医生的科研需求来说,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数据源。目前,医医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及全国13家医院一起开展了心血管患者院后管理的科研项目,计划收录1000名使用医医进行康复管理的患者,希望给未来院后管理的模式探索提供依据与借鉴。

让患者用得舒心

心血管患者大多是老年人,因此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对于老年患者,一方面他们需要更为精确的管理,另一方面,他们希望操作更为简单易用,最好一键生成。事实上,医医做到了这一点。

例如,很多老年患者会忘记吃药,对于其它科学饮食、规律运动等医生建议,患者由于记性不好,落实情况也很差。医医的智能腕表则包含提醒功能,可谓“智能干预手表”,手表会根据医嘱随时提醒患者执行服药、运动等管理内容。另外,手表还可以监测患者的运动、心率等情况,提示数据异常。这样的设计,既提高了患者的医从性,同时,手表数据会实时上传到云端,同步给医生,医生也可以及时掌握患者情况。

此外,患者在出院前,医生通过在APP端输入患者的血压、血糖、BMI等指标数据,以及基础疾病、运动风险、情绪心理等多种指标,可以得出与患者相应的健康指导方案,再结合医生开具的药物处方,形成患者的综合心脏康复方案,并以“康复计划”的形式下发给患者微信端。患者在离院后,可以很便捷的从自己的微信端查看医生给出的康复方案,得到专业化管理。

“医医院后管理平台最大的特色与差异化,是充分结合了欧美心脏康复领域反复验证20余年的学术成果,也是目前国内最权威的‘五大处方’(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戒烟限制处方)设计,同时兼顾相关的医学逻辑,做到在智能评估的基础上,给患者匹配出不同的方案,因人而异,个性化管理。”杨金钰强调。

据了解,医医研发团队除了软件工程师外,还有业内知名医生,共同合作打造专业的院后管理平台。下一步,医医会加大研发和推广力度,让更多的心血管领域医生和患者使用。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