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创新中国网 > 新闻

坦克400只有一个缺点,坦克300Hi4-T定位已明晰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6日 07:58 来源:易车网 编辑:竹隐   阅读量:4807   
导读:坦克400Hi4-T已正式上市,这台车有哪些优点,又有什么缺点呢? 先讲缺点,因为优点更容易发现。 该车缺点为设计,虽然审美是主观的、是见仁见智的,但是“机甲风”也是客观上的小众设计方案;所谓的“机甲风”源自一些日本动漫和美国大片,说白...

坦克400 Hi4-T已正式上市,这台车有哪些优点,又有什么缺点呢?

先讲缺点,因为优点更容易发现。

该车缺点为设计,虽然审美是主观的、是见仁见智的,但是“机甲风”也是客观上的小众设计方案;所谓的“机甲风”源自一些日本动漫和美国大片,说白了就是以机器人角色的形象来设计汽车,车辆往往会有比较浮夸的线条和肌肉感很强的外观,与传统的中和之美或中庸之美的文化理念相悖。所以这台车能否成为畅销车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设计,当然这不是针对坦克400 Hi4-T,风格近似的东风猛士M917也差不多。

反之,如果正喜欢这种设计风格那就不算是缺点,这台车综合价格来分析也就基本没有缺点了。

优点概述:

  1. 价格合理
  2. 四驱系统
  3. 动力强劲
  4. 用车成本

没有人会嫌汽车的油耗低,越野车曾经之所以是冷门车型,原因是非承载式车身重,需要大排量发动机来驱动;而“重车”加上“大排量”就等于高油耗,城市道路动辄20L/100km左右,高速巡航的耗油量也必然超过10L/100km的越野车令很多汽车爱好者摇头。

所以坦克400 Hi4-T的最大优势就是用车成本低,Hi4-T是一套以机械纵置四驱平台为基础的插电混动系统;在混动模式里主要依靠电动机完成起步和加速,高速巡航状态下以内燃机为主,这样可以更有效的控制能耗。

坦克400 Hi4-T的最低荷电油耗为9.52L/100km,其车身尺寸达到4985*1960*1900毫米、轴距2850毫米,尺寸已经属于中大型车;整备质量高达2770公斤,这么个大块头的“模拟亏电状态”的耗油量也不到10升,至此不用再为油耗发愁了。

并且插电混动汽车都支持纯电动驾驶,其WLTC工况纯电里程为105公里,相当于NEDC工况135公里左右;平时用车只需要充电,充电通勤的成本仅相当于1~2L/100km左右的油耗成本。

这是一台省钱的越野车,同时也是具备高性能的越野车。

其搭载的Hi4-T混动系统和坦克500相同,拥有300kW/750N·m的动力储备,混动模式破百只要6.8秒。

不过纯电动模式的加速性能要差一些,因其电动机的参数为120kW/400N·m。

这台电动机的特点就像是长城汽车4D20M 2.0T柴油机,扭矩大、功率低,扭矩大则低速加速爆发力强,功率低则高速区间加速慢;所以这台电机能保证代步驾驶时有良好的动力体验,高速巡航状态下则中规中矩。但好在高速加速一般都是长途,长途驾驶总需要用混动模式,在混动模式里的动力体验就不同了。

Hi4-T的机械纵置四驱目前看来是优点,动力可以放大超2.6倍。

混动或电动四驱车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采用多台发动机驱动,比如四擎四驱就是用四台电动机分别驱动四个车轮;这种驱动平台额优点是能精准控制每个车轮的输出功率,可以实现更灵活的越野。

第二类是传统机械四驱平台,保留变速箱、分动箱、传动轴;其缺点是结构复杂,优点是具备双速分动箱,有4L模式。在4L模式里可以将扭矩放大数倍,坦克400可超过2.6倍,那么最大扭矩就接近2000N·m了,越野时的动力会更充足。

坦克400 Hi4-T保留了传统,融合了混动,同时还有合理的价格。

与坦克400 Hi4-T价格重叠的越野车全部都是燃油车,至少目前还是,所以没有任何一台同级越野车能在动力和能耗两方面实现超越坦克400 Hi4-T——前提是其指导价仅为27.98、28.98万元,所以只要能接受机甲风格的设计,这台车可就是值得选择的。

不过个人还是更喜欢坦克300颇有复古风格的设计,也很期待这台车的插电混动版。

现在可以基本确定坦克300 Hi4-T的价格了,坦克400比坦克500低五万元左右,坦克300和坦克400的价格悬殊也会差不多;预计其起售价会在22万左右,如果最终真的在这个范围的话,这台车或将成为中端销量最高的SUV车型。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欢迎转赞评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 双向对飞、夕发朝至!京东航空“北京大兴深圳”货运航线开通

    双向对飞、夕发朝至!京东航空“北京大兴深圳”货运航线开通

  • 科学没有疆界,科学家却有祖国——沪上两位科学家深情讲述动人心

    科学没有疆界,科学家却有祖国——沪上两位科学家深情讲述动人心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