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创新中国网 > 新闻

高通骁龙RideFlex上车,单芯片舱驾融合迈入实车量产时代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7日 01:23 来源:盖世汽车 编辑:谷小金   阅读量:6468   
导读:单芯片舱驾融合已来!广州车展期间,车联天下联合极狐、高通、卓驭举办的“舱驾融合媒体体验日”,与10月底北汽极狐全新阿尔法T5的上市,共同展示了基于骁龙8775的单芯片舱驾融合方案量产落地的关键创新。极狐全新阿尔法T5这款车型售价12.78万...

单芯片舱驾融合已来!广州车展期间,车联天下联合极狐、高通、卓驭举办的 “舱驾融合媒体体验日”,与10月底北汽极狐全新阿尔法T5的上市,共同展示了基于骁龙 8775的单芯片舱驾融合方案量产落地的关键创新。极狐全新阿尔法T5这款车型售价12.78万-15.48万元的配置,通过全球首批搭载骁龙 8775,将座舱与智驾双域融合于单芯片,更以15万价位实现城市 NOA 功能,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具质价比的智舱+智驾体验。

从行业趋势看,舱驾融合正从高端车型专属走向大众市场,而骁龙 8775 成为其中的关键技术平台。它解决了传统双芯片架构的延迟、复杂性、舱驾各自为政等痛点,通过硬件集成实现显著成本优化,更为 10-15 万级车型搭载城市 NOA提供了可能。这一突破,代表着汽车行业迈向中央计算架构的重要一步,为汽车智能化下半场的规模化创新奠定了基础。

多方协同:四方联合推动舱驾融合的量产落地

此次骁龙 8775 舱驾融合项目的量产落地,是北汽极狐、车联天下、卓驭科技与高通四方共同协作的结果。在11月22日广州车展期间举办的“舱驾融合媒体体验日”上,四方对这一合作模式进行了进一步分享。从技术验证到架构设计,再到实车调试,每一阶段都需要跨团队、跨地域、跨体系的深度参与,才能让舱驾融合从技术概念走入真实量产。

极狐汽车阿尔法T5产品总监李力华表示,能够真正进入量产的创新技术背后,需要完整的产业链配合,需要多方协作才能完成。在正式确定方案前,北汽极狐与车联天下、卓驭、高通进行了多轮技术沟通,并在多个方向上做了反复磨合。高通骁龙8155 平台一直为北汽极狐的基础车型提供支持,高通在行业中的技术领先性和生态能力为业界公认。在极狐主导的产品定义、技术路线规划到最终产品验收的基础上,卓驭、车联天下与高通承担了主要的研发落地工作,此次合作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

车联天下创始人、CEO杨泓泽补充称,从需求定义阶段,多方团队集中在北京与主机厂共创;在底层开发阶段,由车联天下与卓驭联合推进,高通则持续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持。进入验证阶段,各方团队在深圳、无锡、北京等连续转场、协同验证。整个过程中,多团队、多项目的协同管理,对综合管理能力是很大的考验,也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学术和工程实践。

架构变革:单芯片破局,从 “分立” 到 “融合”

汽车智能化加速迭代,当“舱”与“驾”的计算需求占整车智能算力的绝大部分时,舱驾融合域控在架构形态、技术能力和重要性上已经非常接近未来的中央计算平台。特别是在大模型上车、多模态交互、端到端感知与决策等趋势推动下,传统板级、芯片级的协同已无法满足需求,需要更高集成度、更低延迟、更高带宽的系统形态。从“One-box”向“One-board”再到“One-chip”的技术演进,面临着开发复杂度高、跨域标准尚未统一、平台设计门槛高等多重挑战。

骁龙8775发布于2023年CES,作为汽车行业首款同时支持数字座舱和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的可扩展系列SoC,率先实现了从多域控制器到面向主流车型统一的“座舱+ADAS”系统的转变。在“舱驾融合媒体体验日”上,高通技术公司产品总监赵翊捷提出:“舱驾融合将推动行业从‘功能叠加’走向‘能力融合’,是迈向中央计算架构、最终实现软件定义汽车的重要一步。”

车联天下是全球首批实现骁龙8155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量产交付的厂商,也是行业首批启动舱驾一体产品研发的厂商。车联天下创始人、CEO杨泓泽分享了他对于架构演进路径的观点:“从骁龙8155到骁龙8775,正是行业从分布式架构迈向单域控制、多域融合,再迈向中央计算的关键阶段。今天,双系统单芯片不再是难题,跨域数据协同不再是难题,整车综合成本也已实现优化。因此,骁龙8775舱驾融合不是‘可选项’,而是骁龙8155时代多域融合演进后的必然结果,是一个新的节点、新的里程碑。”

舱驾融合方案也能灵活配置、量身定制,包括骁龙8775在内的骁龙Ride平台产品组合可帮助车企面向不同定位、不同层级的车型灵活选择合适的性能点。据介绍,车联天下基于骁龙8775打造的产品主要有两类形态:一类以座舱体验为主,可部署端侧大模型并满足基础L2级行泊功能;另一类为均衡形态,可覆盖高速NOA、城区NOA、记忆泊车等高阶能力,同时提供旗舰级的座舱体验。此外,车联天下透露正在基于骁龙8797打造下一代多域融合控制器,可打通座舱、智驾甚至是多域的全链路信息流,进一步增强跨域协同能力,加速“软件定义汽车”的全面落地,其产品预计在2026年实现量产。

体验升维:性能不将就、体验不打折、安全不妥协

舱驾融合不仅意味着架构升级,更带来了全新维度的用户体验升级。极狐全新阿尔法T5基于骁龙8775打造的一体化架构,可统一驱动座舱与智驾两大系统,不仅在硬件上实现高度集成,控制器合二为一,从而使占用空间减少52%、功耗降低15%,更关键的是通过直接交互缩短了数据传输链路,为舱驾之间提供更高的通信带宽、更低的通信延时,让舱驾更快、更稳、更安全。

在实际体验中,“快”体现在系统响应更接近“即时反应”,无论是语音泊车指令还是 AVM 全景影像切换,都能保持顺滑;“稳”来自舱驾域算力的动态调配,感知、决策、执行协同一致,多任务处理更从容;“安全”则通过运行智驾核心任务的QNX 安全域与部署座舱应用的Android 应用域的板内直连实现“软硬双保险”,在降低传统分域架构延迟的同时有效避免跨域干扰。

在打造极狐全新阿尔法T5的过程中,卓驭科技负责驾驶辅助部分的全栈式研发。在活动上,卓驭科技舱驾融合产品总监柳兔宝介绍了其基于骁龙8775打造的舱驾融合解决方案的核心优势:“第一是技术创新,更先进的电子电气架构带来整车空间节省、功耗降低,并实现舱驾系统整体降本约 20%。第二是体验提升,依托更高带宽与更低通信延时,我们实现了更稳定的系统交互,并在中算力平台上成功落地城市 NOA,成为行业标杆。第三是高安全性,我们在 SL-D 级芯片上实现了舱驾融合的高效体验。”

该方案支持跨域集中式 EE 架构、144TOPS 稀疏算力灵活配置,以及控制器整合带来的装配和线束优化,并满足 ASPICE、ISO 26262、ISO 21434 等安全标准。在体验层面,舱驾融合到一颗芯片后,通信效率进一步提升;基于标准地图即可实现端到端城市 NOA,依托卓驭惯导双目与增强 OCC 算法,具备更强的障碍物处理能力与泛化能力;结合 QNX OS 与虚拟机的安全隔离,整体系统在安全性上也得到进一步强化。

舱驾融合的行业浪潮已经显现,极狐全新阿尔法 T5并非个例。广州车展前夕,智能汽车领域迎来舱驾融合技术规模化落地的关键节点,极狐全新阿尔法 T5、东风日产 N6、别克至境 L7 与别克至境世家等多款新车集中亮相,均搭载骁龙 8775。据悉,包括北汽集团、东风日产、上汽通用在内的十余家生态伙伴,已基于高通舱驾融合平台打造下一代智能车型。可以预见,无论是更无缝的交互体验、更精简的架构,还是在更低成本下实现更高程度融合,舱驾融合技术变革的最终受益者都将是广大汽车用户。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