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创新中国网 > 产品

蓄电池的平衡充电法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23日 12:41 来源:geceo.com 编辑:创新中国   阅读量:4827   
导读:我们发展中的民用电动交通产品,是未来蓄电池的最大市场。该市场能否获得快速平稳的发展,关键取决于电动交通产品的运行成本。其中围绕着蓄电池的几项技术指标,如蓄电池的单位储能指标,循环使用寿命,放电后的充电是否安全、方便,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等...

我们发展中的民用电动交通产品,是未来蓄电池的最大市场。该市场能否获得快速平稳的发展,关键取决于电动交通产品的运行成本。其中围绕着蓄电池的几项技术指标,如蓄电池的单位储能指标,循环使用寿命,放电后的充电是否安全、方便,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等,又是影响运行成本的核心。以上任一个技术指标的突破,都将会使蓄电池在电动交通产品上的应用,向前迈出坚实的一步。  蓄电池与充电技术  对于铅酸、镉镍、镍氢3类以水为溶剂的电解液蓄电池,为了使用上的安全、方便、长寿命和免维护,在全世界化学电源工作者数代人不懈的努力下,终于从大量的实验中发现了quot;内部氧循环quot;的理论机制,使得该3类蓄电池所有的充放电反应,能在一个设计完好的带阀控的密封容器中反复安全进行。即蓄电池在充电和过充电期间,正电极析出的氧到达负电极后,能全部被负电极吸收还原,关系为i(O2析出)=i(O2还原),因而,蓄电池在长期的充放电过程中,不会造成电解液中水的损耗,以此来保证蓄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与充电的安全。这一理论,在能够精确控制充电电流和其他充电副反应,同时使环境因素影响较小的情况下,显然是正确的。遗憾的是,这个正确的理论,只是来自化学电源的研究者,长期以来未被电路工作者真正理解和重视。由此造成蓄电池技术的发展领先于充电技术的发展,从而导致了今天我们在实际使用蓄电池时,经常出现电池未达到设计的使用寿命,就出现了性能下降甚至报废的现象,针对蓄电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用了8年的时间,对传统的蓄电池恒流、恒压充电技术,以及由该技术发展延伸出来的分段恒流、限流恒压等充电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实验,下面是我们对传统充电技术的认识。  恒流充电方式,顾名思义是指蓄电池放完电后,在充电恢复容量过程中,要求充电器根据电池的不同A?h数,以某一确定的输出电流对蓄电池进行充电,该电流从蓄电池的充电开始到充电结束,始终是恒定不变的。

恒压充电方式,顾名思义是指蓄电池放完电后,在充电恢复容量的过程中,要求充电器按不同种类的蓄电池,以某一确定的输出电压对蓄电池进行的充电,该电压从蓄电池的充电开始到充电结束,始终是恒定不变的。

充电器的输出电压,始终是在充电器设计者认为蓄电池安全受电的最高允许电压上,低于这个电压,将无法使蓄电池充满,这个电压是否真的安全?有关资料明确告诉我们,充电过程中,单体蓄电池的充电电压比电池自身实时的电压高出100mV,通过蓄电池的充电电流比蓄电池的最大安全受电电流要增大10倍以上。而充电前蓄电池一般都是在放完电后,这时的蓄电池肯定是处在最低的电压上。如单体铅酸蓄电池,放电后一般为1.8~2.0V,而此时的充电电压如果是恒定在2.25~2.4V,可见充电器输出的电压和蓄电池电压的差已远远大于100mV。

分析了传统蓄电池充电技术存在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与实验,我们提出了quot;蓄电池自然平衡充电法quot;的新模式,该充电法的充电过程如下。

现在有A、B二个电源EA及EB,当电源EA与电源EB处在同一环境温度下,正极和正极相连,负极和负极相连,它们所形成的闭合回路中,存在如下的关系,EA电源如果高出电源EB,A电源将向B电源提供EA-EB=ΔE的电压,将按ΔE的大小,提供一Δi电流,使电源EB上升到完全等于电源EA的电压时,(在蓄电池中表现为,蓄电池端电压的上升和电荷存储量的增加)。电源EA将停止向电源EB提供电流,也就是EA=EB,ΔE=0,Δi=0。  在上面描述中,我们把电源EB换成被充电的蓄电池,寻找出在不同放电深度与环境温度下,蓄电池对应的电压。将A电源电压EA,精心设计成在不同环境温度下,能按蓄电池充电平衡需要,自动调节输出电压和电流的电源,与之对应连接,完全理想化的情况下,电源EA能根据蓄电池在任一环境温度下,能够接受的安全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电池充足电后,ΔE=0、Δi=0,A电源将不消耗功率,此后,A电源EA,只随环境温度的变化,对被充蓄电池提供跟踪平衡补偿,蓄电池充电的整个过程,完全是自动完成的,所以,我们称之为自然平衡法。

此方法完全理想化的情况是,蓄电池充足电后,A电源EA无功率供给蓄电池EB。实际的情况经实验证实,与上面提出的理想情况稍有差别,即A电源在蓄电池充满后,由于蓄电池存在着漏电,和内部氧循环的需要,还维持着很小的但对蓄电池组的均衡很有用的电流,由于这一特性的存在,几乎使这一充电技术更加接近完美。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