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创新中国网 > 观点

案例丨让分级诊疗体系更完美,应如何搭建大数据分析和AI系统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30日 11:31 来源:geceo.com 编辑:创新中国   阅读量:5340   
导读:雷锋网按:分级诊疗到底有何优势?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有何难点?本文将以龙华新区人民医院为例,进行一一详解。目前我国医改进入深水区,分级诊疗已经在融合其他政策加快推进。数据统计显示,如今大概只有10%的患者是真正需要到大型医院就诊,大部分慢性病...

雷锋网按:分级诊疗到底有何优势?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有何难点?本文将以龙华新区人民医院为例,进行一一详解。

目前我国医改进入深水区,分级诊疗已经在融合其他政策加快推进。数据统计显示,如今大概只有10%的患者是真正需要到大型医院就诊,大部分慢性病、常见病应该在社区医院完成。对此,国家提出了分级诊疗的模式。

分级诊疗建设遇挑战

目前看病难问题突出,但主要体现在大型医院,小的医院还是门可罗雀。而这就无形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及时间,小感冒去大型医院就诊就有可能让重症抢救的患者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另外很多病人在大型医院已经到了康复期就应该及时下沉到社区,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雷锋网了解到,分级诊疗是个比较复杂的体系建设。该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支持,针对分级诊疗的各项研究也都相继出台,但目前还面临几方面挑战。

一、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相对较弱,无论是从设施还是环境来看,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的技术及专业能力受到限制;

二、各级医院之间由于个人利益的追求点不同,导致他们各自为战,很难达到完全意义上的医联体;

三、缺乏统一的转诊标准和机制,比如一个骨科医生,他没有统一的标准去判定某患者的老年性关节炎应该到二级还是三级医院就诊;

四、医保定岗不明显,作为参保个人,很多患者不信任社区医院的诊疗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需要政府强推三医联动,医管部门应该要求参保人首先去去社区医院,再去二三级医院。但这种方法风险很大,深圳医保部门目前也不敢强推,因为站在参保人的角度来看,社区医院相比大型医院,在各方面的确不尽如人意。

患者理想中的分级诊疗的服务应该是希望医生的基层服务能力比较强,能够有能力治好病患。

针对此,相关医管部门需要做好两件事:

一、筛选,把某种疾病去找哪个医院、哪种专科医生治疗弄清楚。

二、在转诊服务中,社区全科医生应该能够帮助患者找到相应的专科医生。他要了解哪个专家医生在哪块有优势。所以患者和全科医生、专科医生是相辅相成的,最后通过“合作”达成科学合理的就医模式。

分级诊疗的模式

目前国家推行分级诊疗的模式有很多种。比如说南山区早在八年前就已经建成了医联体,该卫生信息平台包括5家医院、40多个社区中心,这些机构统一的数据中心、统一的HIS系统、统一的PACS系统、统一的LIS系统,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这5家医院和40多个社区中心相当于一个“医院集团”。

而后就能对全区的5家医院、40家社区分析进行全方面的分析。包括门诊的顾客忠诚度分析、医生的就诊服务分析、医院的转院分析、门诊时间路径分析、药占比分析、收费窗口开放数量最佳比例、门诊服务量的预警分析、死亡流行病学分析等等。

另外一种是罗湖模式。它将整个罗湖区域的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慢性病医院全部综合成一个医院集团,该医院集团人、财、物都是统一管理,然后建立统一的检验中心,统一的影像中心等。

罗湖模式主要的做法是让专家下沉,有些还专门去做保健工作。他们的出发点就是让病人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同时加强基层就诊。也就是说罗湖医院下面的50个社区中心的医生很多都是原来医院里的专家下沉到社区中心开专家工作室。

专家们为何同意这么做呢?通过医保支付的改革,医院能够直接将“多余的”医保费用作为奖金发放给医生。通常的医保都是按照项目收费,这就会导致一些过度检查、过度用药的情况。而通过社保改革,给单个医疗机构设定金额上限,就可以很大程度避免这些问题。比如说社保局给罗湖区域内的医疗机构1个亿,这1亿提前预付给医院,如果病人少住院,多余的钱就可以给员工发奖金,发展医院建设。举例说,罗湖区一年大概有1000个骨折患者,做手术的话保守估计5万每人次。如果通过提前干预,专家到社区中给居民做防跌倒的知识普及,同时帮助老人家里面安装一些扶手,让全区骨折病例减少至500个,多出来的2500万就可以让罗湖医院自由支配。真正做到不是以治病为主,而是以预防为主。

大数据分析助力分级诊疗的案例

上文提到多种分级诊疗模式有很多种,但无论是哪种模式,信息化平台建设都举足轻重。未来所有的业务系统都应该在信息平台上对接,实现区与区、城与城之间的互联互通共享,促进医疗资源纵向的流动。

那么,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分级诊疗?据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了解,龙华人民医院采用的是1+7的模式,也就是一个集成平台有七个业务系统。

他们的想法是将区域内的27个社区中心以及其他医疗机构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互享,同时促进医院与其他区域医院的对接,方便患者得到更好的服务。

龙华人民医院利用信息集成建立医院的临床数据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对临床科研、教学管理决策提供很好的依据。

另外龙华人民医院也对大数据分析流程做了一些改进。

一、社区医生应该如何精准地帮助患者预约专科医生。这就需要平台对专科医生做排名,通过该医生的一些诊断记录,评价该医生的服务质量、专业能力、优势所在,为社区医生精确推荐专科医生的同时还可以促进专科医生提升自己的医疗水平。

二、龙华人民医院通过把2016年1万多个糖尿病病人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他们的血糖值有16.39%是低于糖尿病诊断的血糖质量,也就是这16%的居民实际上不需要直接来医院看专家门诊。因此,通过该平台可以初步筛选不需要去大型医院就诊的患者。

三、对于定制档案的活性分析,很多地方政府会根据医院建立了多少病患档案发放补贴,因此很多地方就建立了一些档案,但这些档案建立出来就被“搁置”。然而这些数据非常重要,通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便可以让几十个社区中心都可以同时调阅相关档案,有效利用搁置数据。

龙华人民医院在医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痛点:

一、设计标准的建立和统一。理想的情景是可以凭借本人身份证到全国各地治疗,病患信息应该在全国各个城市都可以调阅;

二、第三方独立评审机构缺失;

三、医院管理者的认知偏差。很多医院都是重硬件轻软件,忽视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程度。如今医院最难招的就是信息化人才,中国互联网进程走在世界前列,但在医疗这块还是有很大差距;

四、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每个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目的都不一样,卫生行政部门可能关注医疗服务的监管、医院主要关注业务质量运营,目前各级机构在信息化这块想互联互通比较困难;

五、信息化的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信息化建设应该极具前瞻性,从上到下都应该将信息化的建设纳入当地政府的区域发展规划高度,而不是每个部门、每个单位自己来重复建设,浪费人力、物力还没有效果,没有达到医改的目的。

针对医疗信息化建设龙华人民医院有四点建议:

一、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加强上下联动;

二、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设施、服务环境,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三、加快医保支付改革。进行医保支付改革倒逼医疗机构从治病到防病的转变,减少医疗机构的大检查、大处方。从卫生经济学来看,一定是通过付费方来监管医疗行为和运营状况,付费方是监管诊断行为的最后一道关卡。比如在国外,付费给医生是按照治疗的质量及时间,没有必要做的手术如果做了就是医生承担费用。病人只付钱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负责监管医生的行为、监管医疗机构的行为。

四、加强分级诊疗的信息化建设。远程医疗、专家下沉、移动支付等等。真正把分级医疗做起来有很多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希望大医院要舍得放手。

五、加强宣传引导,形成科学就医观念和习惯。

作者:张栋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