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创新中国网 > 互联

陆鑫源:掌管核心系统护航地铁安全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05日 15:06 来源:东方网 编辑:苏婉蓉   阅读量:8486   
导读:上海地铁路网庞大而复杂。如今,上海地铁的“运营可靠度”(5分钟晚点频次)从2010年的15.7万车公里,提升至2017年的367万车公里。运营质量逐年大幅提高。让这一复杂的系统“安全有序”地运转,离不开最核心的信号系统。上海地铁维保公司通号...
陆鑫源:掌管核心系统护航地铁安全

上海地铁路网庞大而复杂。如今,上海地铁的“运营可靠度”(5分钟晚点频次)从2010年的15.7万车公里,提升至2017年的367万车公里。运营质量逐年大幅提高。

让这一复杂的系统“安全有序”地运转,离不开最核心的信号系统。上海地铁维保公司通号分公司设备管理部副经理陆鑫源,就管理着这一系统。他在坚守一线岗位的同时,还广泛学习国内外专业知识,自主研发专业技术,被誉为“轨道上飞驰的计算机”掌舵者。

自主研发省下百万元

光鲜亮丽的成果背后,有着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埋头苦干。陆鑫源带头负责的《上海地铁2号线TWC轨旁系统维修检测装置》 正是这样“诞生”的。

2号线是较早期的地铁线路,随着其设备设施投用时间的增长,车地通信系统时常突发异常,在诸多关键技术仍未掌握的情况下,为减少运营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陆鑫源及其团队接受挑战。历时整整4个月,徒步勘察里程数超1000公里,试验改进达79次,从掌握设备的设计要素和规格,到攻克专用抗干扰监测技术,再到设计出可与国际领先水平相较的监谐振质量测电路,为企业节省维护成本百万余元。

研发,不仅仅这一次。目前,上海地铁通信、信号核心设备大多由国外引进,在日常维护工作中难免会碰到涉及核心技术问题的情况。陆鑫源通过平日积累的所见所学自主开发了地铁列控实验室,为设备国产化奠定了基础。不仅如此,他还为关键行车设备的预防性诊断研制了“车载安全数据监控板”,为重大故障的应急保障开发了“便携式远程数据分析平台”,为列车牵引能耗的节能减排研究了“基于ATS调整的优化运行图”,获得了多项上海市优秀发明奖。

抢救地铁“网络风暴”

2010年3月16日发生的一次设备故障,陆鑫源记忆犹新。

冲到控制中心后,陆鑫源就马不停蹄地逐步从服务器、交换机开始排查。最后确定是由于延伸线开通,大量设备接入已经服役10年、不堪重负的网络,数据滚雪球一样,最终形成了网络风暴。陆鑫源当机立断,马上让技术人员关闭备用主机,整个故障1小时内处理完毕。

还没来得及舒口气,一个更大的担忧袭来:如果不彻底改造,网络风暴还会像幽灵一样随时出现。当时,世博会召开在即,若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到时候会引起上海轨交大面积瘫痪。随后,陆鑫源连夜翻阅资料查找文献,编写了网络风暴对策方案。为了让调度、车站值班员、设备技术人员等近百工作人员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掌握这套方法,他还制作了一张思维导图代替原先30多页的指导手册。在世博会期间184天里,脆弱的系统发生了20多次网络风暴,每次都是用这张流程图及时解决了问题。

专业态度感动“洋师傅”

“我要感谢当初带入我入门的那些师傅们,其中还有这么一位洋师傅。”陆鑫源说。

“还记得13年前,我刚刚参加工作,那时候地铁信号系统都是欧美进口的,遇到问题有时需要找承包商老外。但接触下来发现,外方专家是一个‘铁公鸡’,在机房里调试时总把显示器文字调得特别小,还总把我支开。”陆鑫源告诉记者,“我心里想,你不说,我就用其他办法来琢磨。”

凭借着一股韧劲,陆鑫源每天晚上调试都准备一个本子,把他所做的操作与设备的反应都记录下来,反推出一些代码的含义。他还利用老外需要列车司机和调度配合的传话过程,把自己想要知道的东西一并翻译过去,要求老外提供详细说明。通过这些小技巧,陆鑫源在短短1个月时间里搞清了代码的含义。渐渐地,老外专家被他专业态度所打动,由于配合非常顺利,项目后期的进度缩短了一半,双方都非常满意。临走前,老外拿出了一些技术手册当成礼物送给陆鑫源。有了这些,陆鑫源的维保团队对设备的性能越来越熟悉,完全不用像以前有问题就得找老外。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