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创新中国网 > 经济

《河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正式发布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13日 20:56 来源:geceo.com 编辑:创新中国   阅读量:7348   
导读:今天,《河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正式对外发布。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刘济宝介绍,历时3年,投入省财政资金1.74亿元,组织全省19家资质单位、1300名技术人员,全面查清了全省各类地理国情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掌握了全省地理...

今天,《河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正式对外发布。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刘济宝介绍,历时3年,投入省财政资金1.74亿元,组织全省19家资质单位、1300名技术人员,全面查清了全省各类地理国情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掌握了全省地理国情“家底”。

刘济宝总结了河南省地理国情普查的五个特点。一是全面,普查内容和指标选取了行业和部门的最大公约数,实现了对全省范围无缝隙覆盖,能够为各级政府和部门提供统一的空间地理信息基础支撑;二是真实,遵循“自然优先、现状优先”和“所见即所得”的原则,采用“室内高精度遥感影像判读+人工野外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其中实地核查率达到57.4%,形成野外核查轨迹35.8万千米,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相当。全省统一数据采集,统一数据建库,采用计算、对算两种方式进行基本统计,确保普查数据全面、客观、真实。普查成果先后经过国普办的预验收、复查、标准时点核准验收,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3%;三是精细,普查最小图斑对应实地面积为200平方米,选取了超过300个统计指标逐级汇总,精确表达了地理国情;四是互补,普查分类体系与其它部门的普查调查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可从多个维度为相关部门提供信息支撑;五是系统,在查清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的来看,普查成果客观反映了我省资源环境和国情国力的本底状况,有利于促进相关部门科学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推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及省重点工程的落实。

以2015年6月30日为标准时点,河南省首次获得了全省全覆盖、无缝隙、高精度的海量地理国情信息,包括遥感影像、地形地貌、地表覆盖分类、地理国情要素等多类型、多要素、多尺度数据成果,本次普查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以我国资源三号高分辨率测绘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对普查数据进行了时点核准,利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收集整合多行业专题数据,获取了由10个一级类、58个二级类和135个三级类近800万个图斑构成的多要素、全覆盖的地理国情数据,全面查清了河南省“山水林田湖”等地表自然资源和人文要素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掌握了各要素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如实表达了河南省地理国情要素在标准时点的现实状况,建成了普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编制了统计数据汇编和普查公报,形成了丰硕成果。

据介绍,《河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主要数据,包括全省各类地形地貌的面积和空间分布、种植土地、林草覆盖、水域、荒漠和裸露地、房屋建筑(区)等的面积构成和空间分布、铁路与道路的路面面积、长度、构成及空间分布、重要人工构筑物的面积等。

其中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地理信息及其空间分布状况。从整体区域分布看,自然地理要素分布占比面积中,南阳占16.79%,信阳占12.17%,洛阳占9.52%;分布较少的济源占1.16%,鹤壁占1.21%,漯河占1.56%。自然地理要素占比面积中,54.35%分布在平原,12.32%分布在台地,9.38%分布在丘陵,23.95%分布在山地。

从各类型分布来看,地貌类型方面,平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7.13%。台地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2.29%。植被覆盖方面,全省植被覆盖面积为141256.93平方千米,其中种植土地面积为85891.80平方千米,林草覆盖面积为55365.13平方千米,包含旱地74947.69平方千米,水田6878.32平方千米,果园2359.49平方千米,乔木林27316.23平方千米,灌木林17433.79万平方千米,乔灌混合林3108.52平方千米,天然草地6316.57平方千米。水域覆盖方面,全省单线长度500米以上的河流总长度为76721.67万千米,全省单线长度500米以上且宽度3米以上的水渠总长度为75225.49万千米,全省单个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湖泊总面积为37.49平方千米,全省单个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水库总面积为1593.79平方千米。全省水面面积共计3673.72平方千米。荒漠与裸露地方面,全省荒漠与裸露地面积为716.97平方千米, 67.53%的分布在平原,1.59%分布在台地,4.74%分布在丘陵,26.14%分布在山地。

人文地理要素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铁路与道路、居民地与设施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地理信息及其空间分布现状。从总体区域分布看,人文地理要素分布占比面积中,南阳占10.26%,郑州占9.18%;分布较少的济源占1.02%,鹤壁占1.93%。人文地理要素占比面积中,77.42%分布在平原,12.02%分布在台地,5.75%分布在丘陵,4.81%分布在山地。

从各类型分布来看,铁路与道路方面,全省铁路与道路的路面面积为2734.49平方千米。全省铁路路网总长度5501.2千米。全省公路总长度为87761.71千米。居民地与设施方面,全省房屋建筑(区)占地面积为13013.14平方千米。个体面积在1600平方米以上的工业设施总面积为53.62平方千米。个体宽度大于3米且长度在100米以上的堤坝总面积为30.61平方千米。个体面积在1600平方米以上的温室与大棚总面积为359.83平方千米。

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作为首次开展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首创性特点突出,在成果、机制、应用等多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在普查实施过程中,河南省始终坚持“边普查、边监测、边应用”的原则,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全省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断丰富。覆盖全省的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年底前建成,各项技术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并计划明年向社会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服务。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河南分中心全面建成运行,已获取9颗国产卫星和15种国外卫星的遥感影像数据,最高分辨率可达0.8米,全省覆盖频次已达3次。“数字城市”建设覆盖全省所有省辖市,郑州、平顶山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试点启动并实施。在省财政的支持下,开展了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域的常态化监测。二是公共服务保障作用日益彰显。服务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农业、交通、土地、水利等行业正逐步拓展到国家安全、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现代物流等各个领域。服务保障内容创新升级,初步实现了从过去提供单一纸质地图和基础数据到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的变革,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服务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服务保障成效明显,为省级空间规划编制、精准扶贫、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现代农业、环境保护、新型城镇化等重点工作和重大工程提供了高效服务。三是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初步同意将“郑州地面信息港”试点项目纳入国家“天空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重大专项,共同推进基于地理信息的数据共建共享和社会化应用。地理信息产业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构建了基于地理国情监测的农业保险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机制,地理信息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产业集聚效应逐渐彰显,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中兴绿色环保等高校、企业,共建郑州军民融合智慧产业科技研发园、“地理信息+生态”示范产业园,通过示范项目带动、科技驱动、产业集聚,加快我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四是共享融合发展显著加快。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建成了由4名院士组成的河南省时空地理信息院士工作站,围绕支持电子政务建设等重点工作,共同开展河南省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厅局业务协作稳步推进,与省直14个厅局签订了合作协议,地理信息大数据应用和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不断深化。

据悉,随着普查公报的发布,河南省将进一步加大普查数据开放和成果开发力度,积极推动普查成果共享应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深化服务成效,扎实开展常态化地理省情监测,不断提升地理国情信息服务能力,在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和制定实施发展战略规划、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推进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合理配置各类资源、防灾减灾与应急保障服务等方面发挥地理空间公共基底作用。

(责编:渠丽华)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