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创新中国网 > 科技

西岸科创|AI已至,未来不远!专家解析人工智能创新之路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31日 19:14 来源:geceo.com 编辑:创新中国   阅读量:5095   
导读:8月30日,2017全球(上海)人工智能创新峰会在西岸艺术中心成功举办。会上举行了上海(徐汇)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的共建启动仪式。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力争成为上海建设国家人工智能高地新地标,徐汇将重点构筑“一核一极一带”...

8月30日,2017全球(上海)人工智能创新峰会在西岸艺术中心成功举办。会上举行了上海(徐汇)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的共建启动仪式。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力争成为上海建设国家人工智能高地新地标,徐汇将重点构筑“一核一极一带”的科创空间格局,着力构建应用驱动、协同创新、产业集聚、生态培育“四位一体”的人工智能发展体系。

会议由1个开幕式、1个主论坛及5个分论坛组成。汇集了包括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澄、麻省理工学院名誉校长Eric Grimson、罗兰贝格全球CEO常博逸、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Otthein Herzog教授、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等来自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的知名学术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同出席主题演讲。让我们回顾一下昨天主论坛现场AI专家们的精彩观点。

人 工 智 能 在 奔 跑

西岸科创|AI已至,未来不远!专家解析人工智能创新之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

在中国,发展人工智能有很大的优势。当前人们的素质和智能所产生的大数据,是训练机器人智能的前提条件。人工智能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智能科学与技术,对于经济繁荣、国家安全、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当前,受人工智能冲击最大的行业是制造业、教育、医疗和金融。劳动工具转向了基于数据、信息、知识、价值和智能的智力工具,人口、劳动力红利渐消,智能的红利来了。

今天的人工智能,强调的不是惊天动地,而是润物无声。机器人将成为人类认知自然与社会、扩展智力、走向智慧生活的重要伴侣,引发人人联网、物物联网的崭新形态。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类学会运用工具、制造工具和发明机器的历史。只有原创性的智能科学与技术,才能使我们成为机器人的产品和机器人市场规则的重要制定者和主导者。

人 工 智 能 新 高 潮 下 的 智 能 制 造

西岸科创|AI已至,未来不远!专家解析人工智能创新之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澄

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推动力,人工智能热带来了智能制造热。了解智能制造的内涵有助于在推进智能制造过程的进程中把握主动、避免盲目。

智能制造既是“顶天”的、也是“立地”的。智能制造不只是“高、大、上”,在制造业(包括其它行业)的各个层面都可以有所作为,这便是“立地”,智能制造就在我们身边。

知识性的工作自动化是智能制造、服务的重要方向。可以从三个角度考察知识性工作的自动化的前景:1、智能感知和认知将在制造工程广泛深入应用。 2、人机接口技术越来越多取代人的工作。 3、我国经济转型-从“有没有”到“好不好”。

实施智能制造要“不忘初心”,企业引领、效益驱动。因为智能制造最终要落到产业化上。

从 MIT 角 度 看 如 何 在 数 字 世 界 培 育 创 新

西岸科创|AI已至,未来不远!专家解析人工智能创新之路

麻省理工学院名誉校长Eric Grimson

有创新的想法,有“玩”的场所,还要有鼓励学科交叉与交流融合的空间,以及支持技术转化的政策,这是组成一个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

MIT就是这样一个创新的生态系统。MIT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创业者空间。每年暑假,900多名本科生通过MIT的全球实习计划飞往全球25个不同国家的不同机构实习。MIT跨学科的学院环境设计从物理空间上鼓励跨学科研究。让不同学科的学生共享同一个研究空间,可以促进他们自由交流,产生学科交叉和碰撞。这些学科交叉的实验室都是每年MIT产生最多发明专利的地方。

环绕着MIT 5分钟路程的范围里,谷歌、IBM、EMC、微软等众多科技企业组成一个生态圈,成为学生就近创业、实习、和企业合作研究的基地。

人 工 智 能 掌 握 未 来

西岸科创|AI已至,未来不远!专家解析人工智能创新之路

罗兰贝格全球首席执行官常博逸(Charles-Edouard Bouée)

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未来。而掌握未来,首先要设想未来,并基于想法迅速行动。

人工智能领域将会实现快速成长,颠覆生活。具体会从五个纬度改变我们的社会。

第一,改变我们接触社会的方式。第二,人工智能的使用范围将超出商用,将像电力一样被广泛普及。第三,大大改变人们收集数据的方式。第四,我们预测未来数以万计的公司都会秉承“经营理念+AI”的商业模式,只有结合AI的应用才可以实现商业领域更好的发展。第五,人工智能将变得如影随形,从远程控制你的生活到掌控你的人生。帮助更好地掌控自己人生后续的发展轨迹,改变市场和生活轨迹。

人 工 智 能 的 数 字 化 创 新 过 程

西岸科创|AI已至,未来不远!专家解析人工智能创新之路

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Otthein Herzog

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有机结合,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改善城市生活,对城市集群的发展也会有重要贡献。

目前,在城乡协同发展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法来解决。通过智能化提升管理方式,可以改进城乡治理,使城镇群更加协同发展,也能帮助中国更好地来推动新型城镇化战略。不仅是中国城市,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城市都需要有一个智慧型平台统筹规划和治理。

在德国,智能服务绕不开物联网系统,确保所有设备和人都可以通过物联网进行沟通互联。德国推崇的“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有类似之处。这些战略的愿景都是,希望通过各类智能系统,包括智能产品、智能生产、智能工程等,来实现所有数字化生产。最重要的是,人类身处的各类环境都要互联互通,这样才随时进行自我调整,让生活因人工智能变得更美好。

人 工 智 能 的 中 国 式 文 艺 复 兴

西岸科创|AI已至,未来不远!专家解析人工智能创新之路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

国外的文艺复兴兴起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对原创的尊重。有了这个前提,才有了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莎士比亚等一系列非常优美的艺术品。我将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崛起形容为“中国式文艺复兴”。

今天提到人工智能产业,我们听到最多的是谷歌、AlphaGo、自动驾驶,应该听到更多来自中国的声音。由商汤参与的人工智能团队很荣幸作为整个亚洲唯一的代表,和MIT、伯克利、谷歌等实验室,被评为前十大人工智能实验室。

相比网络、媒体铺天盖地的关注,我们更需要的是耐心。此前亚马逊、IBM、谷歌、微软等已经组成了人工智能联盟,当海外人工智能发展如此超前,竞争如此热烈,我们如何竞争?其实,人工智能眼下更需要的是全球合作共赢。人工智能是要做原创,而不是拿来的,而原创需要长期的积累,大量的投入。

高 端 对 话

人 工 智 能 与 产 业 发 展 新 机 遇

随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鸣波,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布朗大学教授Arto Nurmikko,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俞凯,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小i机器人创始人、CEO朱频频就“人工智能与产业发展新机遇”这一主题展开高端对话。高端对话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刘多主持。

西岸科创|AI已至,未来不远!专家解析人工智能创新之路

在上海发展人工智能,有哪些什么优势?为了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将来会做哪些相关的部署,有哪些相关的规划?

陈鸣波主任指出,上海依托人工智能发展具有综合优势,正在协同社会各方,全力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在数据资源方面,上海在医疗、交通、环保、城市运行、智慧城市应用等领域积累了大量数据,政府数据将按序向公众和社会开放。在人才资源方面,集聚了全国近1/3的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还将进一步出台政策,吸引人才汇聚上海。在政策保障方面,上海将在10月份出台人工智能发展实施意见,聚焦实施“AISH”行动,促进应用驱动、产业集聚、科研创新及生态构建,推动人工智能成为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新引擎。

西岸科创|AI已至,未来不远!专家解析人工智能创新之路

随后几位嘉宾分别就各自的相关负责的领域,对整个人工智能的产业、技术相关的一些应用的发展做了非常精彩的阐述。

脑科学、神经工程方面的专家Arto Nurmikko博士分享了脑科学对人工智能的作用,而人工智能同时也可以帮助了解人体的大脑结构,和了解科学的发展前景。

思必驰公司创始人俞凯分享了他对于人机交互未来方向的观点。他表示,未来的发展是人工智能和产业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像思必驰这样做平台的技术型的企业,通过工程化和商业化的方式,让更多人去使用,更多地去改变这个产业。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分享了他的观点,第四次工业浪潮来临之后,我们需要具备人工智能的能力。既然是一种能力,就要赋能给实体。让人工智能真正能拿来用,而不是束之高阁。

小i机器人创始人朱频频介绍,一个完整的智能机器人,一般指有感觉、运动、思考。目前感觉和运动发展得非常快,在某些场景当中已经超越了人类的水平。但是在思考的层面,目前跟人类还有很大距离,这也是小i机器人要重点发展的,所谓的认知智能。

为打造人工智能高地,上海在哪些方面可以多做一些相关的工作?

Arto Nurmikko:希望有更多的学术界、企业界能够加入其中。

俞凯:应该加强人工智能整体的生态建设。现在我们拥有人才、技术、资金和市场这些要素,但这些要素还没有比较完整地连接起来。

韦青:应以效益驱动加上政府的引领,真正让人工智能产生价值。

朱频频:打造核心的技术平台,建立开放的生态体系,是能够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相信本次峰会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上海西岸将与人工智能一起“奔跑”,营造更为开放、多元的创新生态,致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的集聚区。

西岸科创|AI已至,未来不远!专家解析人工智能创新之路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