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创新中国网 > 新闻

黑玫瑰护肤科研从科学机理到产业应用,梵蜜琳创新成果两获国际认可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5日 17:02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北门可   阅读量:4928   会员投稿
导读:当前,中国正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科技创新是其核心引擎。作为民生重点的消费品工业亟需升级,化妆品行业则是典型代表。IFSCC(国际化妆品化学师协会联合会)被誉为业内“奥林匹克”,汇聚顶尖企业与科研机构,是展示研发实力与创新成果的最...

当前,中国正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科技创新是其核心引擎。作为民生重点的消费品工业亟需升级,化妆品行业则是典型代表。IFSCC(国际化妆品化学师协会联合会)被誉为业内“奥林匹克”,汇聚顶尖企业与科研机构,是展示研发实力与创新成果的最高舞台。

近日,中国品牌梵蜜琳携黑玫瑰抗衰老研究成果亮相IFSCC,其研究论文《不同玫瑰品种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以及与抗衰受体蛋白的分子对接和验证》获大会收录,并引发国际广泛关注,标志着中国化妆品行业向“科技智造”迈出关键一步。

黑玫瑰提取物:从科学机理到产业应用

据悉,梵蜜琳此次发布的成果,聚焦于珍稀黑玫瑰提取物的前沿基础研究与抗衰机制应用。其科研团队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代谢组学方法,系统对比分析黑玫瑰、粉白玫瑰和紫红玫瑰的活性成分差异。

研究表明,黑玫瑰在活性物质组成方面表现卓越,共鉴定出1972种活性物质,其中花青素类成分达68种,总含量高达1.0355%,分别为粉玫瑰和紫玫瑰的6倍与2倍。关键抗衰成分矢车菊素3,5-O-二葡萄糖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玫瑰。此外,黑玫瑰还含有63种黄酮类成分(15种为特有),在抗氧、舒缓、修复等方面展现出综合优势。

该研究进一步从分子机制层面揭示,黑玫瑰提取物能够靶向激活肌肤“长寿蛋白”,从DNA损伤修复、氧化应激调控和炎症因子抑制三大通路构建起科学抗衰体系。

产学研融合与女性创业:中国美妆的创新引擎

梵蜜琳此次科研成果的背后,是与多家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及高校的深度协作,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整合学术研究与产业资源,提升科研可靠性并加速成果转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已成为中国化妆品行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与此同时,在中国化妆品行业转型升级中,女性创业者展现出独特力量。梵蜜琳的创立与发展颇具代表性——创始人因个人护肤需求痛点,凭借女性特有的敏锐与坚韧,带领团队聚焦亚洲肌肤问题,建立严格原料评估体系,开展全球优质原料考察与合作。到如今,梵蜜琳三位女性创始人同登“化妆品界诺奖”的IFSCC最高舞台,这一历程既展现了中国女性创业者的创新精神,也成为行业注重科研、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中国化妆品行业:从跟随到引领全球价值链

中国化妆品行业曾长期处于跟随模仿阶段,核心原料依赖进口。如今,在“高质量发展”战略引领下,以梵蜜琳为代表的一批企业积极布局前沿科研,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成分”与“中国技术”,推动行业从“营销驱动”转向“科技驱动”,提升国际话语权和“智造”竞争力。

中国依托三万多种高等植物资源与深厚的中医药理论,正走出一条差异化的创新路径:突破西方主流“单一靶点”研发模式,以东方“整体观”为哲学基础,结合组学技术与人工智能,解析复方成分多靶点协同机制,从而实现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科技的高度融合。这条路径将文化自信转化为科技自信,构建从种植研发到品牌转化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传统资源的现代应用,为世界化妆品行业提供“中国方案”。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抗衰老研究不仅关乎全民健康与生活品质,也与“健康中国”战略同频共振,呼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国化妆品行业正实现从“制造追随”到“创新引领”的跨越,这一转变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有力推动产业整体升级。

正如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理事长颜江瑛在2024年产业数据发布会上指出:“2024年中国化妆品品牌交易额占比达55.2%,同比增加2.9个百分点,行业呈现稳中有进的高质量发展态势。这些变化既是政策引导的结果,也是企业主动加大科研投入、提升创新能力的体现。”这一结构性转变,正使中国逐步从全球化妆品消费市场,转变成为技术标准的制定者和核心理念的输出者。

可以说,梵蜜琳黑玫瑰抗衰科研成果在IFSCC的亮相并非单一品牌的偶然突破,而是中国化妆品行业科研实力整体提升的缩影,更是中国在全球科研格局中角色转变的重要标志。

未来,随着更多中国企业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深化产学研合作,我们有望看到更多中国企业与科研人员站上世界舞台,围绕珍稀资源开发、生物活性技术等前沿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全球化妆品行业贡献“中国智慧”,让世界消费者共享科技之美。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