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创新中国网 > 企业

中国有2亿多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专家已开始研究临床特点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6日 13:59 来源:中国网 编辑:醉言   阅读量:5751   
导读:视频无法播放,请升级浏览器至最新版。开栏语:当前,我国医疗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以个性化医疗、基因组学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精准医疗正在成为未来医疗的主要形态和目标。在此背景下,中国网财经医药频道推出“中国好医生——三甲医院...

视频无法播放,请升级浏览器至最新版。

开栏语:当前,我国医疗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以个性化医疗、基因组学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精准医疗正在成为未来医疗的主要形态和目标。

在此背景下,中国网财经医药频道推出“中国好医生——三甲医院科室精英系列访谈”报道,通过专访一线医务工作人员的创新成果,推动国家加大对医学科研的支持力度。此为系列报道第二十七期。

中国网财经5月24日讯(记者杜丁)中国至少有2亿多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包括骨关节炎、痛风、类风湿等。日前,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已成立了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开始全方位的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注册研究。“只有掌握了中国风湿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特点,才能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治疗”。

中国从事风湿免疫科医生只有5000多人

风湿免疫性疾病在中国是一类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骨关节炎、痛风等。

曾小峰表示,中国最常见的也是百姓知道最多的是类风湿关节炎,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患者群体庞大,在中国约有500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超过90%以上患者没有得到很好的诊断和治疗;另外一个是致残率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年致残率达50%,3年致残率达70%,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曾小峰说,该疾病的高发年龄段为30—50岁,且女性患者是男性的3倍。

“另外,骨关节炎目前在中国大概有1.5亿的病人;痛风患者约1600万人;系统性红斑狼疮在中国也有120万左右的病人,这都是非常大的人群。”曾小峰说,面对如此庞大的患者人群,目前我国的医生从业人员尚有很大的缺口,“我们2015年做了一个从业人员的调查发现,中国有从事风湿免疫科的医生只有5000多人。”曾小峰认为,造成医生从业人员少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大家对这个疾病的重视不够,过去由于医院里都没有这些科室,所以这些疾病都分在不同科室进行诊疗。还有一些甚至跟中医混在一起,导致这个学科发展比较滞后。

针对这样的现状,近几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分会以及中国医师学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都在开展一个促进学科发展计划,叫“一市一科一中心计划”。曾小峰说,市就是一个县级市;一科就是至少要成立一个风湿免疫专科;一中心就是说一个县级市至少要有一个能够检测风湿免疫专科临床所需求的自身抗体等等的检测中心,“这样才能够达到改善看病难的问题。”曾小峰称,他们希望建立一个以县级市为防护圈,然后通过以市带县改进诊疗体系。

建立世界最大风湿免疫性疾病数据库

“由于科技的发展,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大大的改善了患者的愈后,同时也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曾小峰表示,目前我国在治疗方面是跟国际同步接轨的。

2009年,曾小峰和其团队启动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随后扩大建立了风湿免疫性疾病数据库,并成立了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开始了全方位的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注册研究。“我们的数据库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数据库。现在有15000多个红斑狼疮,类风湿病人36000多个,还有世界上最大的相关疾病的数据。”

曾小峰说,之所以建立这样的数据库,是因为过去对风湿性疾病在中国的情况基本是一无所知,“没有自己的数据,也拿不出数据来说明我们中国病情的情况,我们所接触的都是国外的数据。”曾小峰表示,通过大数据的建立以及全国同行的加入,现在不仅可以摸清我国风湿性疾病的家底,同时也知道了中国风湿性疾病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治特点,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做出诊治指南以及治疗共识等。“我想这对改善我们诊治水平以及提高我们治疗的有效性非常有帮助。而且也可以帮助国家在制定医疗卫生政策时提供直接的数据证据。”

中国有2亿多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专家已开始研究临床特点

出场人物:曾小峰,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博士生/博士后导师;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担任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会长等。

长期从事风湿病的临床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尤其是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血管炎的诊治及发病机制、干燥综合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擅长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血管炎及各种疑难风湿性疾病的诊治。

中国好医生——三甲医院科室精英系列访谈

中国有2亿多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专家已开始研究临床特点

【第一期】协和医院陈伟:全国30%—50%住院患者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

【第二期】宣武医院张毅:未来微创手术将替代开胸手术

【第三期】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北京中医医院正在着力攻克其复发难题

【第四期】银屑病发病率逐年增高 清华长庚赵邑:我国正在研发前沿药物

【第五期】专家:耳鼻喉肿瘤大可不必“谈癌色变” 及时就诊能够治愈

【第六期】乳腺癌居中国女性肿瘤首位 专家:缓解压力或能降低发病率

【第七期】脑起搏器新技术将有望攻克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难题

【第八期】我国自主研发“人工心脏” 或将打破国外垄断局面

【第九期】中国胰腺癌五年生存率不超5% 专家:早诊不及时耽误治疗

【第十期】我国瓣膜疾病构成中 风湿性心脏病占第一位

【第十一期】40位心脏专家汇聚“医生集团”“1+n”模式探索多点执业

【第十二期】中国50%的心血管、脑血管疾病和肾病死因源于高血压

【第十三期】李宪伦:冠心病、高血压和中风成为中国三大“心病”

【第十四期】中国约200万帕金森患者 张建国:DBS手术是最佳治疗手段

【第十五期】我国骨关节炎患者超1亿 专家:针灸疗法或能替代药物治疗

【第十六期】王少为:百对夫妻中约4、5对存在不同程度“生殖障碍”

【第十七期】皮肤肿瘤成全球最高发恶性肿瘤 专家:早治疗不会危及生命

【第十八期】13家医院成立“脊柱脊髓专家联盟” 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

【第十九期】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长 专家建议加强早查早治

【第二十期】老年痴呆治疗难题或将破解 301医院探索“脑起搏器”疗法

【第二十一期】歪脖子等“肌张力障碍”疾病或能治愈 DBS治疗术临床推广

【第二十二期】康复医疗需求递增 专家:提前介入或能帮病人较快恢复正常

【第二十三期】我国每年30万乳腺癌新增病例 大部分患者还采取改良根治法

【第二十四期】阜外医院舒畅:血管上的“炸弹”—— 主动脉夹层

【第二十五期】冠心病不再是“老年病” 白领等成为高发人群

【第二十六期】2050年每3人中有一个老年人 专家提倡“团队模式”全面管理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