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创新中国网 > 互联

城市交通“绣花”功:车道抠出安全岛专设自行车绿灯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30日 08:28 来源:中新网 编辑:谷小金   阅读量:8600   
导读:车道里“抠”出安全岛为自行车设专用绿灯从“机动车优先”到“行人优先”这些路段交通管理用上“绣花”功磁器口安全岛,让行人及非机动车有了安全的出行环境。本报记者甘南摄本报记者安然沿人行横道横穿70米宽的两广路,需要多长时间?记者实测:正常步速下...

车道里“抠”出安全岛 为自行车设专用绿灯 从“机动车优先”到“行人优先”

这些路段交通管理用上“绣花”功

磁器口安全岛,让行人及非机动车有了安全的出行环境。本报记者 甘南摄

本报记者 安然

沿人行横道横穿70米宽的两广路,需要多长时间?记者实测:正常步速下,48至56秒。给行人的绿灯时间是多长?1分钟。家住磁器口路口东北角新景家园的沈大妈说,以前走到路口,就算是绿灯,也不敢迈步,得等到下一次绿灯,“否则过不去,刚走到一半,就变灯了!”

如今,这种看见绿灯也不敢过的窘境不会出现了:在今年的道路改造施工中,每一条临近路口的机动车道都被收窄,腾挪出的空间成为一处足够宽敞、由水泥浇筑的安全岛。

“健全精治共治法治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一句宏观指导原则,在城市交通领域正在被主管部门落实为“从机动车优先到行人优先”的转变。若是从高空俯瞰,以磁器口路口为交会点,东西向的两广路、南北向的崇文门内、崇文门外大街上,诸多路口均经过了“绣花”般的特殊改造。路口车速慢了,行人安全了,个别路口,自行车有专属分流车道和通行时间了——路口“绣花”,“绣”出的不仅仅是美观、安全,也是城市交通管理思路的变革。

从行车道“抠”出安全岛

站在磁器口路口西侧正中间的安全岛上,交管局秩序处优化科科长李磊对记者说,这个“岛”的面积,完全是从双向行车道里“抠”出来的。

临近路口时,两广路上的每条行车道被收窄了半米左右,从原来每条宽3.5米至3.75米,变成了现在的3米至3.25米,腾挪出来的空间,变成了行人脚下的安全岛。

“道路过宽对行人不太友好。如果不能在绿灯亮起之后马上开始横穿马路,要么需要半途开始小跑,要么就得闯红灯,要么会被车流困住。”李磊的话,引得包括沈大妈在内的几位正在安全岛等候“二次过街”的行人频频点头。这个面积不小的安全岛,正是交通管理部门从“以车为本”到“以行人为本”的思路转变。“这次增设的安全岛,我们要求的最低宽度是2米,加上人行横道至少宽5米,面积最少是10平方米。”

记者注意到,以前安全岛阻车装置全用塑料制成,如今都是水泥浇筑,对行人而言,这无疑是为行人提供了一种更为实质性的保护和更为“踏实”的心理感受。

“一路一策”精准分流

与设置安全岛相比,路侧的人行便道、自行车的导流带、人行横道的设计和变化,更能体现“绣花”功夫。

目前城区内许多路口及路段,甚至居民小区周边道路上,人行便道的台阶高度在不知不觉中加高了大约5厘米,达到15厘米左右。目的很单一:让准备将车子开上便道停车的司机多掂量掂量,若是冒险冲上便道,是否会磕到底盘。在丰台区蒲黄榆第一社区南侧桃杨路上,这一小小的改变大幅度减少了违法停车,让只有7米宽的道路得以实现“单侧停车、双向通行”的最优功能。

记者从多个一线交通大队了解到,类似这样的“小手术”之后,占压便道的违法停车直线减少。在便道两端临近路口的位置,按照无障碍通道建设的标准,便道必须逐渐降低高度至与地面齐平,在这些位置,则都加装了石材阻车桩,避免车辆由此驶入便道或干脆堵在这里。

在菜市口路口,记者发现,这儿的非机动车道罕见地被区分出“右转”和“直行带左转”两条车道。在同类路口中,由于大批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在路口等红灯,准备右转的骑车人一般不会有耐心在队伍最后方等候,多是要进入机动车道,越过路口后右转,使得事故隐患明显增加。在针对菜市口路口的改造过程中,交管部门特意在进入路口之前区分不同方向自行车的车流,减少右转非机动车骑车人的违法冲动。目前,这个经验正准备在其他具备条件的路口复制。

20秒专为自行车放行

让骑车人和行人走得“安全和舒服”了,一个附带效果就是机动车通行也会顺畅得多。通过路口时,和无数电动车抢行的经历几乎每个驾驶员都曾有过,但是在北花市大街与崇文门东大街交叉的丁字路口,红绿灯的一项小改变,让所有车各有各的专属通行时间。

记者看到,每一个红绿灯周期中,面向北花市大街的信号灯都有一个自行车专用绿灯,为时不超过20秒,但极为有效——骑车人有了专属时间通行,无需在绿灯下再和汽车抢路;司机们也不用担心突然会有电动车左转猛冲过来。

根据统计,在最近增设安全岛、收窄路口、调整自行车流线的道路施工改造中,道路主管部门已经完成了15处二次过街安全岛的增设工作,压缩车道增加2处便道,将停止线提前至路口内侧的改造有4处,调整非机动车流线4处。

李磊说,从“机动车优先”到“行人优先”的思路转变,其实早已有之,但真正落实到具体的路口和道路,还是最近两年的步子明显加快。“比如说自行车专用路,就是一个将‘绿色优先’的思路真正落地的重要举措。以前我们改造的往往只是一两个孤立的‘点’,效果远没有现在改造一整条路这么明显。”

行人方便了,行车会不会越来越堵?针对这个问题,交管部门表示,从具体工作中,还需要找准其间的平衡点。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行人优先”的思路在城市交通管理中正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直接影响着道路设计。

精治善治,不厌其细

京平

车道里“抠”出安全岛、为自行车设置专用绿灯、“一路一策”精准分流行人车辆……在今年进行的道路改造施工中,以磁器口为交会的诸多路口进行“绣花”改造,折射出城市交通管理的精细化水准。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与血脉,与广大市民的出行感受直接相关。目前来看,经过不断的动态优化,北京路网的基本面已相当完善。但随着人们的需求愈发多元,对城市方方面面的评判标准也水涨船高,管理上的小细节很容易成为影响路况的“大瑕疵”。比如,道路过宽导致行人过斑马线被困路中,机动车大量违停挤占人行便道,绿灯亮时电动车和机动车一起抢跑等等。认真解决好这些具体事项,在细节上追求尽善尽美,既会让城市交通更顺畅,也会让市民出行更顺心。

精细化,是一种治理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基本点就是以民声为导向,时时处处以百姓之心为心,善于从百姓的牢骚抱怨中发现问题。正如这几处道路改造施工,针对的靶向问题均来自于民众吐槽。交管部门从纷繁意见中辨析过滤、择善而从,有的放矢对路口交通管理做出微调,最终赢得一致好评。事实上,放眼城市治理各个方面,很多细节看似微小,也相对孤立,实则无不“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厌其细及时发现“病灶”、回应民众诉求,同时在行动前系统筹谋,精治善治的效率就能大幅提升。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