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创新中国网 > 排行

2022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十大城市排行榜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15日 12:50 来源:IT之家 编辑:李陈默   阅读量:6040   
导读:1908年,福特推出了T型车5年后,福特开始在移动装配线上生产这种T型车,底特律成为美国的汽车之都20世纪90年代,底特律汽车制造业的就业人口保持在6万人左右可是,在第二次和第三次汽车工业变革中,它仍然墨守成规,成为时代的弃儿它于2013年...

1908年,福特推出了T型车5年后,福特开始在移动装配线上生产这种T型车,底特律成为美国的汽车之都20世纪90年代,底特律汽车制造业的就业人口保持在6万人左右可是,在第二次和第三次汽车工业变革中,它仍然墨守成规,成为时代的弃儿它于2013年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2022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十大城市排行榜

站在底特律的ailm Hurst街和Rosa Parks林荫大道的交界处,就像置身于切尔诺贝利的废墟之中附近的土地大多闲置,曾经建有公寓和商场的土地长满了杂草

汽车繁荣,城市繁荣,为什么汽车还在蓬勃发展的时候,城市就倒了实际上,这种车仍然流行,只是换了个地方在智能化和电气化时代,新一代汽车工业开始在硅谷扎根2014年,硅谷汽车领域的公司不到10家,2019年,汽车领域的相关公司超过150家特斯拉,LUCID等造车新势力在硅谷壮大,传统车企也在硅谷设立创新中心,围绕自动驾驶,从硬件到软件再到移动出行的产业生态在硅谷聚集

回到中国,众所周知,国内汽车工业的几个主要城市,如上海,广州,长春等,曾经占据中国传统汽车行业半壁江山,接连争夺东方底特律的称号但在市场换技术的时代,本土汽车产业大而不强,承载不了汽车强国梦如今新能源浪潮来袭,各地纷纷重启造车大业,试图在新能源领域争得一席之地,开创新的更大版图于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在很多地方如雨后春笋,配套的新能源汽车工厂,电池生产基地,自动驾驶示范区堆积如山人们不再执着于东部的底特律,转而努力争取新能源之都在国内众多强势车市的包围下,谁会是最先抢到票的幸运儿

新一轮内部大戏

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的带动下,中国动力电池产业规模也在全球领先2022年1—10月,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占全球的60.5%预计到2030年,中国动力电池产值将达到823亿美元智能汽车也在快速发展2022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汽车渗透率已上升至32.4%预计到2030年,我国不同级别的新车智能驾驶将达到70%汽车的智能化有效带动了汽车芯片数量的增长,从燃油车的500片左右到L4级车的3000多片到2030年,中国的芯片产值将达到290亿美元

电动化,智能化的汽车革命为城市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此外,中国经济进入换挡期,城市发展相应进入新的排位赛今年3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现代能源体系十四五规划》后,多个省市密集出台更有针对性的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抢占新能源赛道

以江浙沪皖为代表的长三角集群:江苏计划生产新能源汽车50万辆以上,新车销量占比20%以上,充电桩总规模超过80万个,商用加氢站100座,浙江计划生产60万辆新能源汽车,规上工业产值1500亿元千亿工程总投资预计将超过3000亿元计划上海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超过3500亿元,占上海汽车制造业产值的35%以上规划安徽汽车产业产值超万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量占40%,充电桩23.7万个,充电站4750个,电站180个

广深珠三角集群:广州拥有2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普及率达50%,是世界著名的智能汽车之城深圳新能源私家车保有量78万辆,以佛山氢能为突破口,打造超5000亿元的汽车及新能源产业集群这两个城市逐渐树立了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旗帜

以成渝为代表的成渝西部集群:成都规划新能源汽车80万辆,充电桩16万个,充换电站3000个,加氢站40个重庆计划生产新能源汽车一百万辆,普及率40%,协调道路长度1000公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2500亿元

以北京为代表的京津冀集群:北京新能源汽车200万辆,电气化率30%,充电桩70万个,氢燃料电池汽车超万辆。

显然,目前,新造车运动正在进入2.0时代,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城市大戏正在愈演愈烈在过去,中国汽车城的称号似乎总是属于个别城市新能源时代到来,一切都不一样了

谁能成功抢到一个名额。

这个答案很难回答,但是长三角必须上榜才能说一个国内新能源产业最集中的地区。

根据2022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城市排行榜,深圳,上海,北京,武汉,常州位列全国城市前五,南京,苏州,广州,成都,合肥紧随其后其中一半来自长三角

2022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十大城市排行榜

在这一波新能源汽车浪潮中,布局最积极,成效显著的城市大多集中在这里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占到全国的38%,相当于长三角地区每生产3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

其中,不可忽视的新能源力量来自上海在造老枪的阵营中,上海可以说是转型最成功,潜力最大的城市尤其是引进特斯拉后,产业和人才储备优势让上海成为新造车企业的首选蔚来,威马,高河,杜畿,爱知,洛克汽车等它们都把上海作为公司总部除了杜畿和洛克汽车,其他品牌的汽车都已经量产交付

除了上海,常州和合肥是长三角最受瞩目的地方。

常州是2022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榜前10名城市中唯一的二线城市,也是唯一一个年GDP低于万亿元的城市常州官方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100亿元,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产值增长198.1%,产销量突破11.8万辆,居江苏省首位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江苏省半壁江山最近几年来,常州紧扣国际智慧城市,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城市定位,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储能等领域全方位发力,抓住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率先布局,在溧阳,金坛引进了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全球动力电池头部企业通过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和均衡发展,从无到有打造了国内领先的产业集群

作为新能源投资最热的城市之一,合肥一度被认为是新能源之都称号最有力度的城市其新能源汽车的故事,历史传承来自江淮,亮点来自大众,经典案例在蔚来三家背景和风格完全不同的企业,形成了多元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雏形这一时期,合肥模式开始蔓延,核心离不开国资引导——国资投资平台作为基石投资者,投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撬动战略投资者跟进参与长期投资,再通过资本市场,企业回购等形式有序退出和再投资,形成国资主导——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的闭环2022年1—10月,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智能网联产业链实现总产值931.03亿元

珠三角地区以深圳,广州为主,传统车企在此基础深厚虽然能出招的造车新势力并不多,但比亚迪,广汽爱安等巨头已经转身,非常迅速地转向新能源以广州为例,以赛勒斯,广汽为代表的传统车企,都在不断的超车今年前三季度,广汽阿亚恩销售新能源汽车18.2万辆,销量仅次于比亚迪,特斯拉和五菱洪光,销量高于韦小立任意两家深圳作为顶级城市,地处珠三角前沿,是香港与内地的纽带和桥梁这里不仅有华为,还有腾讯,中兴等优秀的科技公司,还有多达30家像比亚迪这样的新能源公司

除了上述代表城市,北京和武汉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之一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汽车企业总部虽然在造车新势力上错过了蔚来,但收获了理想和小米,率先启动了网联云控高级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车,路,云,网,图五位一体建设,推进车路协同模式,推动L4及以上高级自动驾驶规模化运营武汉是第一个喊出新能源汽车之都口号的城市,有一半以上的汽车圈都有车企入驻,比如国内传统车企吉利

根据目前新能源行业的分布情况,一家独大的局面可能不会出现,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沪地区为主要区域发展或为未来行业主流。

10个夹子

2022年年终在即,中国作为新能源之都之争与其说是产业背景之争,不如说是地理位置,科技人才和相关产业链的全面战争在此背景下,未来城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思路和路径将何去何从

1.发展整车企业和整车集群:在新一代汽车发展过程中,整车企业仍是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类型有本土转型车企,新技术力量车企和跨国车企在城市布局新一代汽车产业,要吸引尽可能多的汽车企业入驻,围绕整车打造产业集群

2.深耕产业链,发展关键零部件集群:重视新一代汽车产业关键零部件布局目前,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链已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并开始形成以城市为单位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3.吸引跨界力量,发展汽车+产业:汽车外延不断扩大,汽车健康,车载智能技术,数据产业,车载娱乐,汽车旅游,通讯技术等汽车+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跨界融合打造汽车服务体系新增长极

4.提高普及率,打造新一代汽车消费城市:充分挖掘城市资源,构建以使用为中心的智能电动汽车服务生态系统,如在能源补充,路权,公共资源使用等方面配置专属资源。

5.抓住智能化机遇,建设无人驾驶城市:率先建设智能道路基础设施,营造无人驾驶测试,示范和应用的良好环境推动无人驾驶汽车在高速,物流,公园,景区,城市道路等场景的应用,创新标准法规,打造无人着陆试点示范区

6.抓住服务发展趋势,发展新的行业生态:发展新一代汽车产业,将带动新的服务业态诞生城市要重视引入充电运营商,物流运营商,解决方案运营商,后市场服务运营商等服务主体,积极拓宽新一代汽车产业的价值边界

7.促进汽车与新能源结合,发展汽车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将越来越依赖新能源发展,构建汽车与能源协调发展体系,包括充换电,风能,光伏,氢能,储能等。

9.创新产业资源聚集方式:重点转变三种方式:政府推动产业方式,优势资源转化方式和资本撬动产业方式。

10.打造高端要素聚集的城市软环境:汽车产业呈现高端人才,多元化信息需求,高频交流互动的新特点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环境高端汽车要素流动正朝着更加生态化,平台化,开放化,多元化的城市方向发展,从而激发汽车领域更大的创新效应

总的来说,为了迎接全球变革的趋势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企业和城市都在和时间赛跑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的争夺中,谁能拔得头筹,还是个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波新浪潮中,肯定会有一些玩家脱颖而出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