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创新中国网 > 新闻

海天味业把老师傅的“舌头”变成数据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05日 11:17 来源:营口热线 编辑:柳暮雪   阅读量:6663   
导读:海天味业天然晒场。海天味业供图在佛山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天”)高明总部,数万个白色玻璃池一字排开,陈列在80万平方米的天然晒池之中。在晒池中的每一颗黄豆都将晒足3到9个月。这是延续数百年,广式酱油最传统的生产工艺。晒池旁,...

海天味业天然晒场。海天味业供图

在佛山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天”)高明总部,数万个白色玻璃池一字排开,陈列在80万平方米的天然晒池之中。在晒池中的每一颗黄豆都将晒足3到9个月。这是延续数百年,广式酱油最传统的生产工艺。

晒池旁,“唰唰唰”的机器声中,一条罐装生产线每小时出炉48000瓶酱油。在这个洁净度超越药品工厂的全封闭车间,机器手按“菜单式”生产出的酱油将要经过494个质量检测关。这是不断被改造、堪称业内最先进的生产车间。

这正是海天行走于传承与创新之间的缩影。借力自动化、标准化与信息化把老师傅“舌头”变成数据,如今海天实现一年“打”出一个日本的酱油量,产能全球第一。

行销全球背后的好品质,让这家百年老字号频获资本市场的认可。四年前,海天上市当日从酱油厂变身造富厂,市值逼近500亿元。四年后,海天市值连翻4倍,一年再造一个“海天”,以1800多亿元坐上A股食品饮料市值“一哥”的交椅。

叶洁纯

规模化的“困境”

机器人助力老字号突围

北回归线之上,佛山,每年有超过300多天的日照。这样的天然环境被称为酿造酱油的天堂。

“与北方不同,广式酱油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天然晒制。”海天味业副总裁黄文彪说。结合广东常年温度较高的特点,高盐稀态发酵与天然晒制的方式,被公认是更高级的酿造工艺,这让广式酱油的品质天然更具竞争力。

佛山正是其中的代表。很少有人知道,早在三百年前,佛山产酱油已行销东南亚和欧美地区。

彼时,这些酱油正是产自于佛山的20多家酱园。其中一家规模最大的正是海天。但当时,受低门槛与老师傅主导的生产方式影响,酱油依然是地产地销。

从工艺来看,酱油最简单的生产方式就是把黄豆蒸熟后,放在露天,等待菌种掉落进行自然接种,之后和盐水一起放到缸内酿制十多天即可。

而即使是酱油厂,在口味上也只能依靠老师傅的经验来判别。低门槛让国内各地涌现大批酱油厂,而老师傅模式也让大多酱油厂很难做大。

然而早在上世纪90年代,海天创始人庞康率先提出了规模化的战略。这不仅意味着海天要打破老师傅的模式,大批量生产结合酱油长周期的生产模式,将对酱油如何保证质量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规模化,才能为企业品牌化实现稳定的产品供应。”黄文彪说。为了让传统工艺迈向规模化,这家百年老店也因此成为了国内几乎最早一批引入自动化的企业。

早在20多年前,海天已投入3000多万元引入国外生产线。在此后,国内酱油压榨工序首条全自动化生产线、全自动封闭式圆盘制曲系统、全自动加热澄清系统……一个个工序逐步被机械手所取代。

自动化的助力下,海天年产能已达150多万吨。“自动化能够降低对人工的依赖,也是确保食品安全和品质稳定性的重要手段。”黄文彪说。

“菜单式”的生产

信息化锁定标准工艺

要让150万吨酱油保持同样的风味,光靠自动化还不行。

以原材料环节为例,过去,当企业采购一批黄豆回来,不同批次的蛋白质含量存在高低,面对这种情况,很可能因为人为因素,导致对细微差别把关不严的情况。但这种细到1%的含量差别在后端工艺中,就会造成品质稳定性不一的问题。

“信息化的引入,就是把柔性的管理变成刚性。”黄文彪表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海天,所有采购回来的黄豆首先进入的不是仓库而是检验库。

检验部作为独立单位,工作人员通过信息化软件,在检测指标上,把黄豆的蛋白质含量设定到了固定值并导入系统。只有质检合格的产品才会被转入仓库,之后随着产品进入生产环节,财务部门才会把货款发给供应商。

这种方式让这项传统的酿造工艺实现了“菜单式”的生产。目前,一瓶酱油的诞生在海天内部被分拆为119道工序,而每一道工序都有固定的配方进行锁定。而配方的形成,正是海天对于每一个工序的标准化成果。

“传统的酿造中,老师傅的舌头就是标准。”黄文彪说。为了实现工业化生产,海天需要把老师傅的“舌头”变成可以量化的数据。

这些数据正是海天开展标准化的过程。“标准化要从原材料开始,而且要全流程实现标准化。”他举例道,以黄豆的蒸煮程度来说,不同的软硬度,对于下个工序都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所以对于每一个工序的标准不仅要求精准,还必须很有讲究。这样的标准化包括了工艺、配方和操作,实际上正是为每个步骤描绘大数据图像。

目前,在海天,从一颗黄豆到酱油的成品,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实现数据的追溯。但在黄文彪看来,这还不够。“标准化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是没有尽头的。”

改良式的“工人”

培育菌种中的“超级运动员”

在海天,同样没有尽头的,还有对于核心工艺的创新改良。

菌种的培育正是这样的例子。所谓菌种,黄文彪把它形容为一个微小的“工人”。这个“工人”通过发酵的方式,会把黄豆中的蛋白质变成有味道、鲜味的东西。而且,同样一颗黄豆,能够转化出多少的蛋白质,完全取决于菌种的能力。

在传统酿造时代,这个“工人”的优劣完全是听天由命。最初,人们是收集天上“掉下来”的菌种,之后依靠老师傅来识别。实际上,老师傅也仅能通过肉眼判断,比如颜色看起来不好看的菌种,就把它挑出来,但到底质量如何也无法判断。

不仅如此,天气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菌种的品质,这也导致同样工艺生产出来的酱油,口味上会存在巨大的差异。

在上世纪60年代,国内研发出了一批标准化的“工人”。培育出了纯种的发酵菌种,并推广到了全国。“从那时候起,中国酱油迎来质的变化。”黄文彪说。纯种菌种的出现,为国内酱油品质的提升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此后拉开每一家企业的品质差距的,则是对于这个“工人”的改良。

这种改良在黄文彪看来,首先是培育菌种的抗杂能力,也就是抵抗外部污染和杂物的能力。因为菌种本身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如果本身不够强,就会顶不住外界的影响,当杂品占了优势,菌种发酵出来的酱油品质就会下降。

在具备强的抗杂能力后,还要让这个“工人”变得“更强”。“这就像是培养一个菌种中的超级运动员。”黄文彪表示,这种培育菌种的过程是非常地长,就像育种一样,需要不断施加各种手段进行干预,干预以后看强化了什么特质,接着再一步步研发。

为了开展菌种的培育,海天专门建立了一个菌种研发中心,目前有数十位专业人员对各类菌种进行研究和培育。“我们试图加快培育"超级运动员"的过程。”黄文彪表示,这意味着,未来,企业可以生成更多的好菌种。

调研手记

一瓶酱油的“变”与“不变”

如果说四年前,海天上市当天,市值逼近500亿元,让人们惊叹资本市场的造富力,那么四年后,海天在市值上,实现一年新增一个“海天”,让人看到的是这家百年老字号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从工艺难度来说,海天主打的酱油可以说是简单的,也可以说是复杂的。

在过去,即使是农村家庭,只要把黄豆蒸煮后晒制,加之盐水即可酿制而成,这是一项传承数千年的传统工艺。在现代,海天一年生产150万吨的酱油,酱油不仅是长周期的生产,且上下工序之间环环相扣,还要受到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作为一家百年老店,海天则是把传承与创新做到了最优的配置。一直坚持最关键的天然晒制的方法,同时从配方、工艺再到操作,每一个环节都加大信息化、自动化、标注化的改造。

坚守传统酿制,创新改良工艺,这正是“酱油王”质取全球市场的密码。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报道